工程實績

工程實績

 工程實績(1)

 

 
 

 

 

 

               綠房子

 

簡介 》

 

「綠建築」這個名詞或許大家不會太陌生,近幾年來內政部營建署基於對整體環保、生態、節能、永續等概念的考量,對建築規劃設計擬訂一套綠建築規範,並訂定了「建築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基地保水」、「綠化」、「水資源」、「污水垃圾改善」等七大指標。這是建築領域中從中央政府體制內至學術界,為改善全國整體居住環境所共同制訂的一套規範,為此投入鑽研此一領域之專家學者不知凡幾,可說是建築學界中的一大盛事。目前為止,這套規範規定在工程價達5,000萬以上的公共工程或政府預算補助一半造價以上的建築物等需強制符合綠建築評估指標中七項指標的兩項以上方能取得建築執照,因此,僅適於公共性、示範性、實驗性及推廣性質的層面居多。然而,就真正塑 台灣整個房屋消費市場的集合住宅而言,這僅僅是學術界的一項“新規範”罷了(亦即是參考用價值高,實用性低;鼓勵性高,強制性低)。
  在近幾年全球氣候異常化,
反聖嬰現象等,再再顯示人類在近一百年間在地球上活動所創造的「建設」及「進步」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己大大超過這段時間之前的幾萬億年間的影響。而現在,正是自然環境的反撲,大地之母「蓋婭」的反噬,由我們自食其果。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的故事,而是真實發生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大地上。「您居住的房子健康,安全,生態嗎?」我想這是大家的疑問,也是身為製造者的我們所要深思熟慮的。我們要蓋怎樣的房子在這片大地上,才能讓消費者住的安心、健康、舒適,又不會對整個大環境成負面影響,才對得起這片孕育萬物的大地呢?同樣的,身為消費者的普羅大眾們是否能基於這樣的考量同等付出呢?我想這是需要一段時間去教育及調適的。
  由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韓選棠教授基於此理念所設計規劃興建的「綠房子」於今年夏天誕生在台北市舟山路的台大校區內,今年初公司內甫成立的金頭腦集思會則迫不及待的安排7/24進行參訪活動,並期望在未來規劃新案時能帶給我們全新的思考方向,進而規劃出以生態永續概念為出發點所興建的產品,提供消費者在茫茫的購屋市場中的另一種選擇。以下就「綠房子」做進一步描述。

  推動生態的、環保的、永續的「綠房子」,是以隔音、節能、環保、永續、安全為出發點的規劃設計原則所興建的一棟示範性的鄉村型住宅。透過導覽者韓小姐的介紹及解說,了解「綠房子」運用了許多以省能為主的實驗性建材產品。以隔熱、節能為例,一般大片的採光玻璃,提供使用者更佳的採光及視野,但是,一般3MM或5MM厚度的單層玻璃材質,使得藉由輻射傳導對流等現象進入室內空間的熱能及其蓄熱量相對的提昇許多,因此,可想見的是空調用電量的提高及電費帳單數字的不斷攀升。然而,在「綠房子」一樓特別規劃的玻璃屋內,窗戶皆採內倒窗式設計,可全扇打開方便清潔維護,亦可僅開啟上半部讓空氣對流;窗戶內層加設日光感應馬達操控的自動遮陽捲簾,可自動降下,避免過度日照進入室內。玻璃則採用複層式玻璃中灌入惰性氣體以及表面特殊抗UV處理,讓熱傳導率降低百分之九十。此外,整棟建築以熱空氣上升的通風對流原理,設計由建築物地板下方的通氣孔引入室外空氣,再從屋頂通氣孔排出的方式,使室內熱氣藉由氣流循環及煙囪效應,讓冷熱空氣不斷對流,房子自然會呼吸,而避免一般悶熱、潮溼的現象。透過以上種種的方式,從規劃面、物理面即預先考量隔熱及節能,在建築物平均五十年的使用年限來說,可節省的能源是相當可觀的。
  除此之外,整棟建築物的屋頂架設大陽能集熱板以集中太陽能,太陽能的運用不僅用於熱水器方面,廚房及浴室的熱水使用省下不少瓦斯費之外,更利用裝置於屋脊上的太陽能接收器集光,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再利用光纖將太陽能傳送到室內照明,並過瀘紫外線,使得室內光線如同太陽光,卻可避免長期待在戶外日晒而導致晒黑或得皮膚癌等缺點。
  在安全方面的考量,「綠房子」運用可回收使用之鋼骨結構所構築而成,另於壁體加設8座V型制震器,以吸收地震力增加建築物的安全性。另外,考量到老人及殘障人士使用的方便性,以無障礙空間及相關設施裝備,包括門檻、緩降坡、殘障電梯及衛浴空間的殘障設施等均以無礙空間為考量設計。
  在基地保水及物種多樣性的考量方面,基地四周的空地未來亦計畫種植高大喬木及多樣樹種,除有遮陰的效果及降低房屋四周微氣候的溫度外,更有豐富景觀、達到自然生態保育的功能。在現代都市鋼筋水泥的叢林裏,人類塑了一個除了自己本身之外,其他物種都不適宜居住的外在環境(哦,可能還包括幾億萬年都還打不死的蟑螂!),因此,在六年級後段班及七年級世代以後出生的都市小孩,可能僅只能在動物園裏看到除了人類以外的物種,這是非常可悲的事實。因此,其他物種及其棲息地的復育之重要性可見一般,這亦是「綠建築」與多樣物種共生共存的基本概念。
  在參訪完「綠房子」後,心中有許多的感觸及想法,在這裏與大家共同分享。說實在的,它的外觀並不特別。甚至不太起眼,畢竟「綠房子」並不代表是一棟顏色是「綠色」的房子,若是這樣,它可能會更搶眼一點。它所強調的是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而不特別突兀,這亦是它所代表「共生」的內涵。它的內部建材只是普通。在講求成屋市場的桃園房產結構上,消費者被教育到各個案工地現場之後只注重公設、總價及建材,包括外飾、地坪、室內裝修建材品牌等這些表飾外在的一面,而忽略了對建築規劃、施工過程等攸關建築本體的注意。說實在,這種只注重建築的「皮」,而忽略支撐建築的「骨」與「肉」的選擇方式,是整個市場性的病態,亦是讓認真踏實的建築相關從業人員所憂心的現況。畢竟,消費者的選擇代表的是整個房屋市場供給及需求的平衡點,對建商而言,當講求低總價、工期短又可快速回收的產品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高時,其量的快速成長及價的抑制,將會使更多的不肖建商將投入成本向下修正或工期的不當壓縮以求快速回現。試想,如此一來哪有時間從規劃面或理念性談自我成長及提昇自身的品質呢?重覆惡性循環的結果下,使得整個市場的產品充斥著劣幣逐良幣的狀況。因此,建商對產品品質的堅持是需要消費者的肯定及接受,才有繼續追求進步成長的空間及動力。簡而言之,「綠建築」的概念代表的是一個對大地、對後代負責的理念實現,它的意義在於強調人應與自然環境共生共存。它的表現方式可能有無數多種,我們所參訪的「綠房子」只是以某些實驗性的方式呈現。現階段就此理念發展的設計,有很多仍只是實驗性質,就像是車展中眾所囑目的概念車,距離量產有其實質上的困難性。畢竟,這樣的產品要放到市場上接受消費者的考驗,可能在第一步就跨越不出去(就像其花了數百萬的太陽能光纖燈僅能提供2盞微弱的室內太陽光照明一樣,這就是理論與實際的差別)。但是,無庸置疑的,「綠建築」將是未來建築工程的趨勢,然而,藉由「綠房子」的參訪所帶給我們最深刻的感受是我們該如何在能力範圍內去實現對大地負責的理念,才是此行後最大的課題。
作者:規劃室.林佑珊 

備註 》

照片版權為慶泰鋁業工程行所有,請勿盜拷、翻拍,違法必究。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  照片版權為慶泰鋁業工程行所有,請勿盜拷、翻拍,違法追究  │